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各位毕业生都知道,论文设计前期必备的流程就开题报告的撰写,这也是影响论文是否进行下去的条件因素之一。为了让大家写出高质量的开题报告,现在我们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课题名称: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背景: (1)住区开放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从解决住房困难到增加住房面积再到追求住房品质,中国的住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随着住宅建设总量的攀升,住区建设却一直以封闭式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导。在当今的房地产开发中,住区规模越来越大,住区的封闭性被不断加强,虽然保障了住区内部舒适安定的环境,但其实质只是营造了一个孤岛式的人间天堂。 (2)单一的居住小区模式缺乏适应性我国当前住区建设是以大规模的封闭式小区为主导模式,其如此盛行必然是反映了特定的社会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不应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模式。 在城市的不同区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住区模式。 (3)城市街区型住区的兴起近年来,城市住区建设正朝向多元化、复合化发展,从美国新城市主义中的TND,TOD社区模式,到精明增长与紧凑城市理念下的中高密度住区开发,都提倡了住区发展的开放性、混合性、多样性及可持续性。当前我国虽然以封闭式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导,但随着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追求,与之相应地也出现了很多新类型、新模式的住区建设。 研究意义: 街区型住区是住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未影成广泛的社会认知。本文系统介绍了街区型住区的基本特征及发展优势,以图示语言提出了街区型住区的概念模型,补充丰富了关于街区型住区的理论认知。本文倡导以街区型住区模式来应对住区开放的发展趋势,通过总结街区型住区在形态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开放性设计手法,为促进住区与城市的融合和共享,提供行之有效的规划及建筑学策略,为街区型住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欧洲的传统城市结构就是以街区为单位进行组织的,但随着20世纪初功能主义的盛行,这种传统结构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被独立式、标准化的“公园中的高楼”所代替,标准化的国际式风格造成了居住空间的同质化及冷漠的邻里关系。随着20世纪中期对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反思,街区的价值被重新重视起来,并产生了大量关于街区的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当代住区建设。21世纪的新型住区理论如新城市主义等也是在保留街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需求发展而来。 经历了20世纪中期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及反思后,21世纪的住区规划理论己从注重空间形态和功能组织转向对人的社会生活和情感关怀层面。通过雅各布斯、克里尔、鲍赞巴克等对街区活力、街区尺度、街区开放性的相关研究,以及新城市主义等成熟的规划理论,可以发现其共同之处都是强调了住区应以街区为基本单位进行营建,并通过小尺度的开发、网络状的道路、混合的功能、有活力的街道等方面来营造街区的可达性与多样性,进而实现住区与城市的开放性及可持续性。 2.2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宅数量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趋势,然而与住区建设速度不协调的是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层面进展缓慢。在国外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功能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小区规划进行批判反思的时候,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住宅小区的栓桔。然而随着人们对住区的物质及情感需求日益增加,封闭小区带来的日益显着的城市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这其中反对功能分区、将住区回归城市,是很多人的共识。如缪朴就认为这种封闭小区是“城市生活的癌症”,杨靖、马进的《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就指出了创造封闭理想城的做法是住区与城市丧失活力的原因,并从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空间三个角度探讨了住区与城市的互动性设计方法。 3、参考文献。 1普通图书 [1]曹杰勇。新城市主义理论-中国城市设计新视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一新都市主义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1. [3]吕俊华等编。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
课题名称: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背景: (1)住区开放的需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从解决住房困难到增加住房面积再到追求住房品质,中国的住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随着住宅建设总量的攀升,住区建设却一直以封闭式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导。在当今的房地产开发中,住区规模越来越大,住区的封闭性被不断加强,虽然保障了住区内部舒适安定的环境,但其实质只是营造了一个孤岛式的人间天堂。 (2)单一的居住小区模式缺乏适应性我国当前住区建设是以大规模的封闭式小区为主导模式,其如此盛行必然是反映了特定的社会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不应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模式。 在城市的不同区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住区模式。 (3)城市街区型住区的兴起近年来,城市住区建设正朝向多元化、复合化发展,从美国新城市主义中的TND,TOD社区模式,到精明增长与紧凑城市理念下的中高密度住区开发,都提倡了住区发展的开放性、混合性、多样性及可持续性。当前我国虽然以封闭式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导,但随着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追求,与之相应地也出现了很多新类型、新模式的住区建设。 研究意义: 街区型住区是住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未影成广泛的社会认知。本文系统介绍了街区型住区的基本特征及发展优势,以图示语言提出了街区型住区的概念模型,补充丰富了关于街区型住区的理论认知。本文倡导以街区型住区模式来应对住区开放的发展趋势,通过总结街区型住区在形态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开放性设计手法,为促进住区与城市的融合和共享,提供行之有效的规划及建筑学策略,为街区型住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欧洲的传统城市结构就是以街区为单位进行组织的,但随着20世纪初功能主义的盛行,这种传统结构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被独立式、标准化的“公园中的高楼”所代替,标准化的国际式风格造成了居住空间的同质化及冷漠的邻里关系。随着20世纪中期对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反思,街区的价值被重新重视起来,并产生了大量关于街区的理论研究用以指导当代住区建设。21世纪的新型住区理论如新城市主义等也是在保留街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城市需求发展而来。 经历了20世纪中期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及反思后,21世纪的住区规划理论己从注重空间形态和功能组织转向对人的社会生活和情感关怀层面。通过雅各布斯、克里尔、鲍赞巴克等对街区活力、街区尺度、街区开放性的相关研究,以及新城市主义等成熟的规划理论,可以发现其共同之处都是强调了住区应以街区为基本单位进行营建,并通过小尺度的开发、网络状的道路、混合的功能、有活力的街道等方面来营造街区的可达性与多样性,进而实现住区与城市的开放性及可持续性。 2.2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宅数量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趋势,然而与住区建设速度不协调的是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层面进展缓慢。在国外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功能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小区规划进行批判反思的时候,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住宅小区的栓桔。然而随着人们对住区的物质及情感需求日益增加,封闭小区带来的日益显着的城市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这其中反对功能分区、将住区回归城市,是很多人的共识。如缪朴就认为这种封闭小区是“城市生活的癌症”,杨靖、马进的《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就指出了创造封闭理想城的做法是住区与城市丧失活力的原因,并从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空间三个角度探讨了住区与城市的互动性设计方法。 3、参考文献。 1普通图书 [1]曹杰勇。新城市主义理论-中国城市设计新视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受之。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一新都市主义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1. [3]吕俊华等编。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北京:清华大学。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上一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 02-07欧亚寒潮来袭
- 03-19朝鲜宣布将发射自主研发卫星
- 04-05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
- 04-05夫妻那些事
- 02-13习近平出访美国
- 04-05江苏镇江水源污染事件
计算机源代码
计算机源代码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
基于B/S模式的实验室
基于B/S模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
教材信息系统的设计
教材信息系统的设计......
-
企业网站管理系统设
企业网站管理系统设计......
-
SSG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SSG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
食品网站管理系统的
食品网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